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

翰林書畫院 同仁 2019 在韓國首爾德壽宮

   






中國翰林書畫院 同仁 2019 年6月在韓國首爾德壽宮
中國翰林書畫院 總院 秘書長 劉珺 , 禪易畫會會長、 翰林書畫院台灣院長  蔡豐名 博士 , 翰林書畫院 台灣副院長  蔡俊章  博士 , 秘書長  徐慧瑋 。

史蹟第124號的德壽宮原本並非王宮,原來是成宗的哥哥月山大君(1454~1488)的宅邸,因1592年壬辰倭亂時宮殿幾乎全毀,於是從1593年開始將當時的德壽宮做為行宮使用。逃難至義州的宣祖回到漢陽後就居住於德壽宮,宣祖後的光海君於1608年在這個行宮裡即位,1611年把行宮更名為慶運宮,而後7年內都將這裡當作王宮使用。1615年移至昌德宮後,便把宣祖的飾妾仁穆大妃幽禁於此。1618年廢止仁穆大妃的尊號,並將慶運宮貶稱為西宮。

1623年仁祖反正,仁祖將光海君廢位後,於此處的即阼堂即位。而後移至昌德宮後的270年間,一直都將這裡當作別宮使用。1897年高宗皇帝從俄羅斯公館回宮後,再次將此處做為王宮。自此時起又恢復了慶運宮的名號,而規模也再次擴張。

1907年在高宗讓位給純宗後,就算王宮已移回昌德宮,高宗仍然將這裡當作住所。為了祈求高宗皇帝長命百歲,而將慶運宮稱為德壽宮。因這樣的緣由,最近也有不少聲音主張將德壽宮恢復其原本慶運宮的稱呼。

過去的德壽宮內曾有許多建築,而現今18,635坪的範圍內僅剩大漢門、中和殿、光明門、昔禦堂、浚明堂、即阼堂、鹹寧殿、德弘殿及石造殿。德壽宮內含著舊韓末時期的悲劇,高宗皇帝在日帝的脅迫下讓位,並送了許多女性到日本。而後於1919年1月22日在德壽宮被日帝下令毒殺,這也是造成3·1獨立運動的主要契機。

* 大漢門 - 大漢門是現在德壽宮的正門,原名為大安門,是宮廓的東門。大安門於1906年重建,並冠上「大漢門」的名稱,匾額是由當時漢城府判尹南廷哲所題字。

* 光明門 - 這是王寢殿鹹寧殿的正門,光武8年(1904)被大火焚毀後,同年又再次重建。1938年隨著石造殿美術館的開幕,原位在貞洞的興天寺梵鐘與昌德宮報漏閣的自擊漏移至現在的位置,同時也將此門轉移重建。


* 石造殿 - 大韓帝國時期接見外國使臣的地方。光武4年(1900)動土、隆熙3年(1909)竣工的石造建築,也是朝鮮王朝最後興建的大規模建築。建築物外觀為19世紀初歐洲流行的新古典主義樣式,正面的柱子上部以愛奧尼亞柱方式處理,室內使用洛可可風格裝飾。整體為3層樓建築,1樓是接見場所,半地下層用做侍從們等待的地方,2樓為皇帝的居處。光復後曾做為美蘇共同委員會會議場、國立博物館、國立現代美術館及宮中遺物展示館等使用。(2014年10月13日起石造殿重新開放,地下樓可自由參觀,1、2樓需線上預約方能參觀)

* 鹹寧殿 - 被指定為寶物第820號的鹹寧殿建於1897年,曾是高宗皇帝居住的建築。1904年因火災燒毀,同年復原後直至今日。1919年1月21日高宗皇帝在鹹寧殿與世長辭,之後一直閒置。現今於此處擺設當時使用過的家具、書畫、器皿等,重新呈現100多年前宮中的生活。


* 中和殿 - 大韓帝國的正殿,可以看出朝鮮第26代王高宗(1852~1919,在位1863∼1907)對於建設近代國家的自信。特別是正殿內的禦座正上方龕室內可看到一對龍,這與正殿天花板上的龍紋一樣,代表德壽宮是當時大韓帝國皇帝的皇宮。現在的中和殿在1902年時原為重層建築,1904年火災燒毀後,1906年以單層形式重建。

* 重明殿 - 重明殿是俄羅斯建築師Seredin Sabatin所設計,從1897年起動工,至1901年完工,是為皇室圖書館。地上2層、地下1層的西式建築,最初的名稱為漱玉軒。2009年12月復原,2010年8月起做為展示館(「大韓帝國命運交替之處-德壽宮重明殿」)對一般民眾開放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